>百科大全> 列表
车牌发展史
时间:2025-04-14 23:11:31
答案

中国第一块牌照是在1901年,匈牙利人Leinz在将2辆汽车带入了上海,并且由外国人组成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,给这2辆汽车发放了和马车牌照一样的临时牌照。

1911年工部局决定设置1-500号为私家车号,并发放相应车牌;1935年,出现一种可跨省行驶的车牌,车牌形式由“上牌地简称+编号-编号+跨越”组成;在1947年,车牌统一为“國+5位号码+上牌地简称”形式,可全国通行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形式为“★+上牌地名称+4位登记号码”的过渡车牌出现。1950年国家发放第二代车牌,形式为:1位省市区编号+★+5位登记号码,号码以省为单位。1964年第三代汽车号牌就改为:2位省市区编号+分隔符“-”+5位登记号码。1973年第四代号牌发放,形式不变只是材质改成了塑料。1986年第三代牌照发放,牌照第一行小字表示“发证机关代码”:省市区全名+两位数字序号,小字序号表示省内各市。第二行大字是五位数编码,车型区分为:小车绿牌,大车红牌,外籍车黑牌,教练车、试验车蓝牌。

如今机动车上悬挂的已是第六代车牌,由1992年制定,并于1994年在全国推广应用,也称“92式机动车牌照”,与序列式牌照相比,92式牌照只有一行字,字体大了很多,更有利于识别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持续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