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百科大全> 列表
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讲解
时间:2025-04-13 19:57:11
答案

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讲解:

**原文:**

```
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
苏轼
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```

**词牌:**水调歌头,是宋代词牌名,原为隋唐时期的宫廷乐曲,后成为词的调名。此调多用于表达豪放、激昂的情感

**讲解:**

**上片:**

首句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以提问的形式开篇,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。接着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词人仰望星空,感叹时间的流逝,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天上世界的好奇和对人间世事的超然。接下来的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则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,但又担心高处的孤独与寒冷,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。

**下片:**

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”词人决定放下烦恼,享受人间的美好。接着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”描述了月光穿过华丽的楼阁和窗户,照在无法入睡的人身上,增添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感。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词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月亮的疑问,为何总是在人们分别时才显得格外圆,这实际上是对人生离别的感慨。

最后,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词人以月亮的变化比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,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。结尾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则是词人对亲人的深情祝愿,希望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赏明月,共享天伦之乐。

整首词以明月为线索,贯穿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,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深邃的文学造诣。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,苏轼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使得这首词不仅情感丰富,而且哲理深远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持续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