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百科大全> 列表
终止合同的法律规定
时间:2025-04-15 02:52:55
答案

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:

基于合同目的到达而终止,即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了满足,如因清偿、提存,使得合同目的达到。

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终止,这可以是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,如债务免除、抵销等。

基于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而终止,如合同经双方协议解除

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终止,如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、法人的终止等。

具体而言,民法典第557条规定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债权债务关系终止:

债务已经履行。

债务相互抵销。

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。

债权人免除债务。

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。

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。

合同解除后,尚未履行的,终止履行;已经履行的,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,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,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。

合同终止后,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,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、协助、保密等义务。

总的来说,终止合同的法律规定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,确保合同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合法、有序地终止。如需更详细的信息查阅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。终止合同的法律规定: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,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,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。
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557条规定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债权债务关系终止:

债务已经履行。

债务相互抵销。

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。

债权人免除债务。

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。

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。

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,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持续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