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温釉陶最早出现于中国的西汉中期,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。这一时期,人们开始在普通陶胎上施加含有氧化铅的低温铅釉,并在约700至800摄氏度的较低温度下烧制,形成了具有光亮色彩釉层的陶器。
这种技术在东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流行开来,主要用于制作冥器和其他礼仪或生活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