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炆有两个儿子,长子:朱文奎
在靖难中下落不明,也有说是被杀死了, 少子:朱文圭,润怀王。这个孩子被朱棣软禁在凤阳 到50多岁才被明英宗放出来,由于几十年不和外界接触 所以成了痴傻,连牛马都不认识。 建文帝朱允炆共有二子:朱文奎、朱文圭。 长子朱文奎,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(公元1396年)十月晦日。据说朱文奎出生后,太祖朱元璋说:“日月皆终,大凶之象。”所以很不高兴。建文帝即位后,他被封为皇太子。靖难兵起,京城失陷,朱文奎也不落不明,年仅七岁。 少子朱文圭(公元1401--1457年),靖难之变时,年仅两岁,城破后被幽禁在中都广安宫,号称建庶人。直至明英宗复辟,怜惜他无辜被囚,遂将他释放,让他回到安徽凤阳老家居住,并派宦官20人、婢妾10余人给他差使,婚娶出入听随自便。但不久,获得自由的朱文圭又因病去世,年寿57岁。朱文圭的后裔情况不详,只知在明正德、万历、崇祯年间,均有人提出要续封他的后代,但都没有结果。 朱三太子是朱允炆后代么
朱三太子(朱慈焕)不是是朱允炆后代,而是崇祯帝朱由检的第五个儿子。朱慈焕母为田贵妃。
朱慈焕生平:
朱慈焕幼时被封为定王,在长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。明朝灭亡那年,他刚刚十二岁,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,又一起被李自成挟裹出北京城南下。
李自成兵败后,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。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。乡绅见他气质特别,“细询根由”。没有城府的朱慈焕透露了自己的身份。
王乡绅是故明官员,见皇子沦落到如此地步,不禁“执手悲泣”,冒着风险收留了他,给他改名王士元,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。
五年之后,王乡绅病故,王家不愿意继续收留他,他只好流浪到江南当了和尚。后来浙江余姚一位胡乡绅到庙里游玩,见二十出头的朱慈焕容貌清秀,气质不俗,又满腹诗书,十分擅长围棋。
几十年后,蓬莱人李力远遇到朱慈焕,称其“丰标秀整,议论风生……学渊博,且工手谈,精音律”,可见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)。胡乡绅极为欣赏,劝他还俗,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
于是朱慈焕落户浙江,也算是成家立业了。结婚后,朱慈焕以教书为业。岳父去世后,随着生儿育女,家累日重,他不得不四处寻找教席,还经常向一些地方绅士打秋风,勉强维持生活。
他一生小心翼翼,安分守法,哪里风声紧,他就赶紧带着一大家逃亡,几十年间流动于大江南北,历尽艰辛。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,不过毕竟活过了古稀之年,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,又有了孙子,也总算儿孙满堂。
康熙四十七年被捕,康熙以“朱某虽无谋反之事,未尝无谋反之心”“朱之父子不可宥。”为罪名遭处死。
逃亡一生须发皆白的朱慈焕,被押上了刑场,眼看着两个儿子被斩首后,自己又被一刀刀凌迟。至此,崇祯的子孙被彻底消灭。
扩展资料
朱允炆的后代:
朱文奎(1396—?)
建文帝朱允炆长子,母皇后马氏。生于应天府(今南京),祖籍安徽凤阳。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日,据说朱文奎出生后,太祖朱元璋说:“日月皆终,大凶之象。”所以很不高兴。
建文元年(1399年),立为皇太子。建文四年(1402年),朱棣攻入南京之后,与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踪。南明时期,明安宗朱由崧为朱文奎上谥号恭愍太子,明绍宗朱聿键又上谥号和简太子。
朱文圭(1401年—1457年)
润怀王(或原怀王)朱文圭,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,后被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(凤阳)广安宫。建庶人被放出时已经五十六、七岁了,由于朱文圭自小便受到囚禁而无法和外界接触,所以被释放时连牛马都不认识,没过多久就死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