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历法中,年份数字由10天干和12地支组成。每年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,即除夕,也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,它的地支是“夜半子”(子),而下一年的地支是“正月初一”的地支(一)。然而,在25年到29年之间的五年中,出现了一个“闰月”,即在一年中加上一个额外的月份,来避免年份与四季错位。因此,这五年中的农历年份有13个月,导致了没有“夜半子”地支的除夕,也就没有了年三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