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大寒
大寒意味着天气寒冷到极端,此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中国部分地区最冷的时间,一般寒冷时间是1月20日至21日,也是24个太阳术语中的最后一个,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,东亚为沿海槽,中国受西北风流控制和不断补充冷空气的影响将继续出现低温。
(2)立春
每年公历2月5日左右为立春,处于太阳黄经315度。立是开始的意思,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开始,万物有了生机。
我国古代还将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,每五天为一候,立春十五天的三候为“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蜇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。”这是说立春后,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。立春五日后,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,再过五日,河里的冰开始融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,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。
(3)雨水
每年公历2月20日左右为雨水,处于太阳黄经330度,表示少雨的冬季已过,降雨开始,雨量逐渐增多,并含雪散为水之意。
这时春风遍吹,冰雪融化,空气湿润,雨水增多,所以叫雨水。人们常说:“立春天渐暖,雨水送肥忙”。此时冻土层变浅,土壤表层夜冻日化,开始返浆,有利于小麦返青,是适合播种的时节。雨水节气中的三候为:“一候獭祭鱼;二候鸿雁来;三候草木萌动。”说明雨水节气中,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,五天过后,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,再过五天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春雨中,草木随地中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从此,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