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板凳龙的吕洞宾的测字先生有关。据传,吕洞宾曾预测一场大雨将在某日午时到来,并且精确到城内下三分,城外下七分的程度。然而,实际上这场雨是由东海的水龙所引发,但它因为违抗天条而被分成若干段,散落在人间。当地的居民将这些龙段用板凳相连,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龙,他们不分昼夜地庆祝,希望能够挽救这条龙的生命。这种习俗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新年期间的传统活动,即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舞动板凳龙,以纪念那条未能幸存的水龙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板凳龙的制作技艺逐渐流传开来,成为仁庄村等多个姓氏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。每个家庭都会制作自己的龙身,通常由木板制成底座,再用竹篾编制骨架,最后用纸张等材料装饰而成。龙身的制作不仅是为了展示家族的艺术才华,也是对未来丰收和人丁兴旺的美好祝愿。此外,舞板凳龙的过程中充满了协作和友爱的精神,村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团结和谐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。